新聞資訊
【財富檔案】財富管理就是幫客戶賺更多的錢嗎?
2019/1/30
什么是財富管理?很多人認為財富管理就是讓客戶買到最好的產品,能買7%的絕對不買6.8%的,能買3個月的最好不買3年的,能買固定收益的最好不碰有風險波動的,穩穩的幫客戶能賺更多的收益就是最好的結果(當然自己也要獲得一定收入)。這種觀點有一定正確性,但是過于狹隘和粗暴,同時混淆了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的區別。
資產管理的核心是與“錢”打交道。通過對投資策略的設計,針對這些錢做相應的市場投研、組合配置、風險手段、產品凈值的回撤率等。本質上提供的是產品,比如說從產品形式來說,可能是集合,也有可能是專戶;從資產類別的層面,可能是固定收益、權益的,也可能是跨資產類別的;從策略類型上來說,可能是純指數的,或是完全沒有基準的無限制策略。但是萬變不離其宗,客戶所投資的是一個以具體標的為依托,存在于投資指引框架內的策略,目標是賺更多的錢。
而財富管理機構可能有所不同,其核心則在于跟“人”打交道。正是因為管理對象的不同,就導致財富管理的需求非常的個性化。本質上,財富管理機構向客戶提供的是一個更靈活的顧問服務,有時是一攬子的解決方案。
財富管理機構本身并不是投資者,而更多是一個平臺/通道,向客戶提供投資方面或非投資方面的服務,而資產管理只是其服務的其中一部分。對于財富管理機構來說,其服務對象是諸多高凈值客戶,最重要不是幫客戶在繼續賺更多的錢,而是讓客戶一直有錢,這一目的完成的復雜性甚至遠遠超過了資產管理的要求,因為我們打交道的正是“人”這一最復雜的對象。
因為服務對象的不同,導致需要對所服務對象的需求進行分析。從客戶角度出發,分為財富累積,財富增值,財富保護和財富傳承四個階段。高凈值客戶通過自身的努力和所處行業的機會,實現巨額財富的累積,而下一階段是實現已獲得財富的增值,即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資產的保值增值,由于”術業有專攻“,高凈值客戶一般都需要得到財富管理機構,在財富的后面三個階段提供服務和幫助。
在這里我們會發現有一個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核心的區別,即財富管理的服務對象,由于已經過了財富累積的階段,客戶對“賺更多的錢”的需求實際上已經大幅降低了,沒有幾個客戶來到財富管理機構會希望能“發大財”,更多的是希望能解決后面三個階段的需求。
實現客戶在財富增值階段的目標,這一目的可以通過財富管理機構提供的資產配置顧問服務,也可以通過所提供的全權委托資產管理服務。而在這一點上,致力于長期保值增值的一些機構投資者(而非致力于創造更多阿爾法收益的機構)做法對于同樣目的的個人客戶財富管理來說是非常有借鑒意義的。
對機構投資者來說,其資產配置的類別一般分為戰略型配置和戰術型配置兩大類,而戰略資產配置策略的制定(即長期持有的股票、債券、另類等資產比例),是整個投資過程的第一步,也是所有投資策略中最重要的一步。
例如著名的耶魯大學捐贈基金,其30多年成功運營的案例一直是投資界津津樂道的案例,其資產配置策略也是投資者較為關注的話題。關于財富管理的著作中,每10本就有8本以上會提到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的資產配置策略。
耶魯基金自從大衛·斯文森從1985年接管以后就一直在改造旗下的戰略資產配置模型。之前耶魯一直是經典的50%債券,50%美股股票的靜態再平衡配置。斯文森認為這個理念過于落后,轉而采用資產定價模型CAPM下的Effienct portfolio frontier有效前沿最優配置,獲得巨大的成功: 除了2008年每年都是正收益在賺錢。30年平均年化超過13.5%(這個還是低估的,因為這個是拋開了耶魯大學每年開支后的收益,每年基金要把4.5~6%的凈值給大學使用)。即使最慘的2008年損失也不超過15%回撤(遠小于單一市場)并且過幾年就創新高了。
對于絕對收益產品,耶魯基金主要以標準債券類資產配置為主,而對于國內客戶來說,由于長期剛兌的現象和國內債券市場不夠發達的原因,風險溢價長期被壓制,非標類債券資產(如固定收益類信托產品)在收益率和期限搭配上或許是一種更好的替代品種,也是更加類似耶魯基金絕對收益品種配置效果的資產。
對于私募股權投資,雖然收益高有可能達20%以上,但具有較高的風險、長達5-8年的封閉期。對于有一定投資能力、有較高風險偏好追求高收益的高凈值個人而言,推薦持有部分股權投資基金的。特別是一些企業主客戶,在企業運作方面有較強的專業性,投資PE成功率較高,更重要的是:投資于不同領域的PE可以有效分散自己行業的風險,投資于同一領域的PE能產生一定的協同效應分析所投公司成長價值。
而在這漫長的財富打理過程中,如何保護這些財產不被再投資標的風險侵蝕而縮水,不被可能出現的市場黑天鵝事件所毀滅,甚至是廣義的”財富縮水“,如事業和家庭財產的糾紛、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等,直至最后財富的創造者和平安詳的將財富傳承到下一代手中,這就需要財富管理機構通過更多的金融工具和手段,例如保險、家族信托、稅務籌劃甚至是海外框架等,來滿足客戶的需求了。
中國有一句古話,叫做“君子之澤,五世而斬”, 即子孫通常無法像他們苦難中磨煉出來的先輩一樣,仍能保持出眾的能力和高尚的品格,留給后代的恩惠福祿,經過幾代人就消耗殆盡了。如何盡量長時間的保持“家業長青,代代傳承”,將家族的財富和精神延續下去,是古今中外所有辛苦成立事業的第一代、第二代們不斷思索的問題,也是財富管理這個行業中的所有從業者的責任之道。